推进政府采购标准化建设,是提升政府采购监管水平、服务水平的重要抓手。与货物类采购不同,服务类商品由于采购标准不明确、服务内容不完善、价格设置不合理、供应商服务能力难评价等问题,给采购单位采购工作带来了很大困扰。同时,服务类商品采购需求由于难以标准化,导致实际采购工作中,监管部门对此类采购的监管手段不足。
“互联网+采购”时代,平台可以依据货物类商品的共性,按统一规则将商品的名称、品牌、参数、型号等进行结构化处理,达到标准化管理的目的。服务类商品的服务范围、服务内容、服务时限、服务要求、服务标准都不相同,对其进行标准化、结构化处理难度较大。此外,由于很多服务类采购项目并不属于高频次采购项目,采购人在制定采购需求时,时常感到无据可依。
此前,较为普遍的做法是,采购人可通过定点采购方式采购电子卖场上架的、集采目录内的服务类商品;采购集采目录外、限额标准以上的服务类项目,采购人则委托代理机构组织招标;集采目录外、限额以下的小额、零星服务类项目,大部分电子卖场没有将其纳入,采购人一般自行组织此类项目采购。
目前,对于集采目录外、限额标准以下的小额、零星服务类采购项目,采购人普遍通过传统的线下方式完成寻源、采购,由于大部分服务类采购供应商小而分散,采购人想要摸透市场行情,往往要花费大量寻源、比价时间。这样一来,一方面延长了采购周期,另一方面也浪费了大量行政成本。此外,由于供应商服务能力、服务质量、专业资质参差不齐,即便采购人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但结果却是低价低质采购的屡见不鲜。记者注意到,采购人耗费各种成本,带来的采购结果却不尽人意。不仅如此,与采购人长期合作的服务供应商还可能存在控制采购价格的情况。
分散服务超市的出现,则为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破题思路。
分散服务超市优势逐渐显现
后疫情时代,非接触采购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接触风险,保证采购单位免受疫情影响。在政企采购中,线上采购方式已加速应用。
记者注意到,随着各地全面落实政府过紧日子要求,以及各级机关、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建设、促进党风廉政建设,为了将宝贵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分散服务超市这一新模式开始在各地出现。凭借服务商品标准化和采购模式便利化的优势,分散服务超市逐渐进入广大采购单位和供应商的视野。
目前,分散服务超市主要涵盖集中采购目录以外、分散采购限额标准以下的服务类项目。监管部门在推广应用分散服务超市时,一般实行双向自愿原则,采购单位自愿、无偿使用,供应商自愿、承诺入驻。
相较于传统线下采购,分散服务超市给采购人带来了全新的采购体验。一方面,供应商能够方便快捷入驻分散服务超市,使其能够高效地为采购人提供丰富的服务商品;另一方面,分散服务超市内商品通常支持直接采购、网上竞价、网上比选等交易方式,这样一来,传统线下采购服务效率低、监管难、成本高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此外,记者注意到,疫情期间,不少省市电子卖场也上架了环境消杀、安保服务等疫情防控服务,保障疫情期间经济平稳发展。
以大数据推进服务商品标准化管理
随着分散服务超市应用推广的逐渐深入,借助大数据分析建立标准化服务体系,为采购人提供系统化、可视化、可控化的服务,成为采购部门的新课题。
建立服务商品标准化体系首先得将分散服务超市内所有的服务商品按照标准化的品目层级进行划分、管理。如一级品目广告宣传可包括广告设计、广告代理、出版服务、影视制作等二级品目,其中广告设计品目下又细分为PPT设计、卡片设计制作、海报设计制作、VI视觉设计制作、标识设计制作、灯箱橱窗设计制作等三级品目,方便采购单位快捷搜索、购买所需服务的同时,规范供应商上架、售卖服务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