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辛万苦中标以后,不要以为就万事大吉了,后续还有一堆工作流程以及要注意的点,做好了,这个项目才是真正的算是尘埃落定,那中标后,招标方和投标方的工作流程和注意事项有哪些呢?一起了解下!
招投标中标后,招标方的操作流程:
1、中标通知书:向中标人发出中标通知书。
2、中标结果公示:将中标结果通知所有未中标的投标人。
3、合同签订:中标通知书发出后30天内,招标人和中标人根据招标文件和投标文件签订书面合同。
4、提交书面报告:中标人确定后15日内,招标人应当向有关行政监督部门提交招标情况的书面报告。
书面报告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1)招标货物基本情况;
(2)招标方式和发布招标公告或者资格预审公告的媒介;
(3)招标文件中投标人须知、技术条款、评标标准和方法、合同主要条款等内容;
(4)评标委员会的组成和评标报告;
(5)中标结果。
招投标中标后,投标方的工作流程:
1、缴纳履约保证金:中标后3天公示期之内缴纳,履约保证金不得超过中标合同金额的10%。
2、缴纳中标服务费:公示期后3个工作日内缴纳,费用参考招标文件的具体要求。
3、领取中标通知书:缴纳履约保证金和中标服务费之后,方可领取中标通知书。
4、签订合同:中标通知书领取后30日内,中标人与招标人应按照招标文件和投标文件签订书面合同。
5、退还投标保证金:中标合同备案后,方可领取退还的投标保证金。
6、退还履约保证金:项目验收完成后,方可领取退还的履约保证金。
中标后应注意哪些事项?
1、合同签订问题
合同文件是招标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业主在拟定合同条件时,往往过分地将风险强调给承包商一方,故意不明确对自己不利的合同条款,没有明确规定工期、质量违约赔偿和罚款上限等。然而,一些承包方在签署施工合同时忽视了对合同条款的审核。
因此,合同签订后,此类承包方往往存在合同不能履行等问题,给后期施工、结算带来较大风险。
2、合同签订后,加强内部监督和审查,做好履约过程中风险控制
合同签订后,开工前,项目管理人员应对合同进行全面细致地分析,熟悉双方的权利义务,预测合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潜在风险,制定有效的管理对策。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合同,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加强材料供应商和分包商的管理,加强印章管理和内部审计管理,防止因工期延误和质量问题带来的风险。如因业主原因导致承包商延误工期或遭受合同价款的意外损失,应注意收集索赔资料,如工程照片、施工日志、会议纪要、设计变更、指令或通知等,并及时进行索赔,确保索赔的法律效力。
3、预留必要的风险费
在合同专项条款中,约定业主方向承包方支付除签证和变更以外的一定风险的金额,或按合同价款的一定比例约定风险系数。同时,双方约定在固定价格内要承担的风险范围,并预留必要的风险金额。
更多关于招标书的相关内容资讯请关注以下公众号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