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新时代立法理论研究。做好立法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研究和宣传阐释。推进区域协同立法、流域立法、共同立法等有关问题的研究。深化国际法和涉外法律研究,为完善涉外法律规范体系提供理论支撑。推动与中国法学会、科研院所、高端智库的联系交流和良性互动,健全工作机制,加强研究成果开放共享和转化运用。讲好法言法语,完善立法技术规范,提高立法精细化水平。
讲好人大立法故事。结合立法有关工作,加大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宣传力度。把立法工作同普法工作有机结合,做好重要立法项目、重大时间节点的立法宣传。充分发挥法工委发言人机制作用,定期发布立法信息,及时回应社会热点问题,强化舆论引导。创新宣传形式,拓展宣传渠道,利用新媒体、新技术为立法宣传赋能,增强立法宣传的亲和力、实效性。加强法律文本英文翻译工作,展示我国法治建设成就,提升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好、运用好国家法律法规数据库,为人民群众提供权威便利的公共法律服务。
加强对地方立法工作的联系指导。举办第二十八次全国地方立法工作座谈会,办好立法培训班,深入学习贯彻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交流立法经验,加强地方立法能力建设。精选地方立法典型经验和优秀立法例,编发法制工作简报,增进经验交流。在立法规划计划、法律询问答复、立法理论研究、立法宣传、立法队伍建设等方面加强工作联系指导,推动严格遵循地方立法权限,贯彻落实党中央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提高地方立法针对性,着力解决实际问题。
打造高素质立法工作队伍。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人大工作队伍提出的“政治坚定、服务人民、尊崇法治、发扬民主、勤勉尽责”的标准要求,落实党中央关于法治人才培养决策部署,多渠道、多岗位选拔使用优秀立法人才,推动与党政部门、司法部门干部之间的合理交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运用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全面提高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展现新作为、作出新成绩。
来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