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明确现场管理和资料保存责任。主副场负责维护各自场内交易秩序,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提醒、劝阻并记录保存。副场要配合主场做好见证工作,及时向主场移交资料。主场负责收集、整理完整的项目招标投标资料。
10.明确主副场专家考核管理责任。主副场各自负责记录本地评标专家的现场履职情况。评标结束后,主副场要将专家履职情况各自推送给主副场专家库组建单位,由主副场专家库组建单位对各自在库评标专家进行考核管理。
四、加强组织保障
11.夯实软硬件基础。各地要按照技术标准,逐步优化有关平台系统功能,升级改造评标场所工位设施,保障远程异地评标的开展。要遵循节约集约原则,充分运用已有软硬件条件,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新改建平台系统和场所工位的,原则上要与技术标准相适配。
12.加强系统和数据安全防护。各地要建立适应远程异地评标的安全防护制度,明确网络安全措施、数据加密和备份、专家信息访问控制、安全审计和监控、人员保密管理等方面要求,最小化调用评标专家和项目信息,并做好有关信息的保密工作。
13.强化宣传推介和培训。各地要通过公告、专栏等形式向经营主体宣传推介远程异地评标,积极组织对招标人、代理机构、评标专家、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工作人员等参与主体的宣贯培训。
各地招标投标指导协调部门要切实发挥牵头作用,加强与各行政监督部门的协同配合,各评标专家库组建单位、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要积极落实。各地要按照技术标准,在常态化推进省内跨地级市远程异地评标的基础上,通过签署协议、备忘录等方式加强跨省域合作,进一步明确副场补偿、服务保障、监管协同等协作内容,加快推广跨省域远程异地评标。鼓励国有企业参照本通知开展远程异地评标。中国招标投标公共服务平台要搭建全国远程异地评标共享节点,按照开源、中立、共享、兼容的原则继续做好技术支持。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组织中国招标投标协会及相关参编单位,根据实践应用情况不断优化完善技术标准,提高技术标准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各地推进远程异地评标的经验做法和重大情况,要及时报告。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
2025年9月5日